麦克斯奥特曼Perfect Mook翻译(五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【你也能看见的——奥特曼的证言】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收获未来他,在圆谷制作公司工作多年,是昭和圆谷公司作品制作的最后经历者,也是思想上的继承者。到底什么作品才符合圆谷公司的绝对追求?让我们跟随这位特摄视效的展现者,接近「奥特」(Ultra)的本质。【八木毅】——制片人、导演简介1992年进入圆谷公司,被分配到第二制作部。在《奥特曼M730》中担任满田穧的助理导演,同时也负责向中国上海出口动画,并在某些商业电影中担任副导演。1994年成为《赛文奥特曼 太阳能作战》的助理导演,1996年在《月球漩涡》中首次担任导演,在《迪迦奥特曼》中成为本编班(主线剧情班)的助理导演。在《戴拿》、《盖亚》中也担任助理导演。1999年在《盖亚》第49集中担任导演、特技导演。之后在2000年的剧场电影《迪迦奥特曼 最终圣战(THE FINAL ODYSSEY)》中担任视效协调员,2001年参与导演盖亚奥特曼OV《盖亚再现》、《高斯奥特曼》,2004年执导《奥特曼Q 黑暗幻想》。2005、2006年作为制片人策划《麦克斯奥特曼》。2007年负责《赛文X》的企划、系列构成和导演,随后辞职。2008年参与创作剧场版《大决战!超奥特8兄弟》之后,从事各种电视剧、剧场电影的企划、导演工作,以及纪录片节目的采访、演出等方面。
IP属地:北京删除55楼2022-08-05 19:58
回复
Gorllon
魂之羁绊
11
进入圆谷公司进入圆谷公司后,我被分配到第二制作部,在满田穧导演的指导下学习做副导演,很多活都干了。上海的工作室、制作动画的杂务之类的也做过。真正开始搞演出部工作,是在神泽(信一)导演的《赛文奥特曼 太阳能作战》中,那时我做助理导演,但之前根本没学过制作电影(笑),可以说这次经历对我冲击颇大。现场多数都是专业人士,没有谁特意教我,只能是“你看着,记住怎么做”这样的感觉。这种情况下副导演工作就基本没法做,因为那个工作和我本身的经验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事情。不过我还是克服了Cultural Shock(文化冲击),很开心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。神泽导演的心胸很宽广,他也是比较灵活的那种人,不断说要我们演出部拿出一些新点子来。另外,我们还建立了可以兼顾1班的主线剧情部和特摄部的体制,这也是我所学习到的。当时的美术设计是井口昭彦。虽然那个作品预算有限,但还是给了我一个最后的机会,能够体会到圆谷从《初代奥特曼》到《爱迪奥特曼》这些特摄作品的创作方式,以及昭和时期的摄影环境。井口设计的场景和装饰,还有以神泽导演为主设计的摄影顺序、布局、动作场面等等,都和《迪迦奥特曼》以后的作品大有不同。当时圆谷的楼房是那种预制建筑,好像有种谁都能随便进的感觉,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,高野宏一和满田导演经常在那里喝酒,大家就好像好朋友在一起消遣。制作《奥特曼M730》的时候,满田导演跟我们说““在这个世上,只有喝酒时才能什么都听得进去。”高野先生和满田导演喝酒的时候,就是我吸取知识的绝好时机,满田导演也会趁那个时候听取圆谷一先生的意见。我当学生的时候,加入过电影研究会,懂得分析电影,这个底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做导演工作,但是要在现场实践这些知识,就变得很困难。因此,精神上的准备恐怕必不可少,所以进入圆谷之后我就有了觉悟,想着要好好工作,一定要做出好东西来。一直以来,圆谷除了制作费之外的花销,都不会特意让谁储存起来,可能这也是(能够专心做出好作品的)原因之一。把技术的部分做好并不难,但更重要的,是首先要有创造好作品的积极意识。从事影像创作《月球漩涡》(Moon Spiral)大概是圆谷昌弘发起的企划,然后日本电视台的制片人前田伸一郎也赞同了,右田昌万写了规划方案。接着前田先生从电影部门拉了盐谷宪昭,过程应该就是这样的。因为我就是圆谷昌弘先生的下属,所以必然要帮忙。于是,我和右田一起制作第4集的情节。后来我们感觉编得挺好的,所以早早地完成了第4集的剧本,可以我来导演和拍摄了。让人困扰的是,在现场将自己的形象具体化是很困难的。虽然有切分的想法,但是对如何布置结构还是感到迷惑,我当时想,如果能进一步学习一下就好了(笑)。另外,第1~3集是在电视上播放的,第4集是在视频发行时收录的,当时因为必须拍摄电视用的照片,所以不得不在空闲时间拍了一下。除了电视上三集的拍摄以外,可以的话就把第4集的拍摄也连在一起,在间隙时拍摄。我隔了好久,到最近才看了这个第4集。场地的布景、照明的颜色使用、音乐的使用方法,虽然是在一步步改进中完成的,但已经融入了自己的风格,让我很惊喜。话虽如此,还是有点王婆卖瓜(笑),其实我还是没足够的信心敢看。因为是圆谷的传统,所以把任务交给了当时我这个年轻人,但现在我发现做得真的很糟(笑)。后来我就担任助理导演,在现场参与拍摄了平成奥特曼三部曲。拍《迪迦》的时候我是三号导演,拍《戴拿》时是二号导演,到《盖亚》就是总导演,积累了很多经验。和松原信吾、神泽先生、村石宏实、川崎乡太这些导演一起工作了3年,每天基本上都能有所收获,真的非常难得。实相寺昭雄导演虽然没参与《迪迦奥特曼》,但是参与了《戴拿》。大家的摄影手法各异,剪辑方法和摄影方法是互相配合的,比如原田昌树曾经提出按照剧本来剪辑,也很有实践价值。现场管美术、小道具的,还有场记都是三号导演,二号导演负责演员、服装、化妆,导演收集各部门的意见,然后一边指挥现场工作。总导演要负责工作日程的安排。这样慢慢积累经验,就渐渐地知道该如何安排现场的拍摄工作了。拍完《迪迦》后要拍《戴拿》,但那时主线班子好多都换人了,所以演出部的前辈有些不在了,要我当《戴拿》的二号导演,不过我很快就乐意地接受了这个工作。《戴拿》拍完后,昌弘说可能要拍一部电视作品,叫《奈欧斯奥特曼》,在考虑要不要开展这个企划。公司的人说要我做制片人,但是我跟当时的制作部长高野先生说,我还是做副导演比较好,不过他说他们已经考虑过了,想要我做导演。然后就拍了盖亚,但是这部作品拍的时候有两到三个导演,好像有点冗余。我和其他导演一起合作,也和特摄部交流学习了很多东西,所以我要感谢他们。当时拍《天使降临》那集,我是导演,技术上的问题让我很不安。平成奥特曼三部曲的拍摄全都参与过的人很少,仓持武弘、佐藤才辅这样的技术人员只有几个,我也是属于少数的那几个人之中的。拍盖亚最后三集时,我有种不同寻常的想法,在拍摄开头那一集的时候,我只在想,盖亚能够成为多好的一部作品。虽然经过了不少改进,导演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,演员们也展现了自己优秀的演技,圆谷浩也说“要给小武一份好礼物”,但是在条件不那么优越的情况下,能够顺利达到我们的目标吗?
知道如何导演吗?《高斯奥特曼》之后,搞了一个《ZAX奥特曼》的企划,带有强烈的成人意识,反对炫酷的动作场面。但是后来没搞成,我也去做《奥特Q 黑暗幻想》了。后来又制作了《SD高达Force》。那部剧用了3D的CG动画,相当于我做了一次3D CG的影像实验,结果很喜人。一年后,村石宏实导演的《迪迦奥特曼 最终圣战》让我负责视觉特效,所以我又学到了很多影像制作的方法。圆谷公司和圆谷映像共同制作的《奥特Q 黑暗幻想》,是对《奥特Q》进行的正宗改编。主编剧是上原正三,宫内国郎负责主题音乐。我做过平成的几个奥特曼,也分析了以前的《初代》和《赛文》,我考虑过一些问题,比如怎样从当前社会中吸取灵感,还有《奥特曼》的本质又是什么。不过,好像上原先生没怎么考虑这个问题,毕竟他是奠基人。所以,第一集就打算走嘎拉蒙那样比较传统的怪兽路线,但是后来剧本变了,改成了怪兽球,也就是“舞动的加拉金”。故事是说,怪兽加拉金只需要跳舞,就能变出小小的加拉Q作为侵略兵器。光是变化球这一点,不就很有趣吗?上原先生说,要说何谓Ultra(奥特),就是现在并不是要追求什么东西,而是要明白什么故事比较有趣,按这种感觉去动起来,思维要极其自由地发散。像这种氛围,是实相寺导演在拍《戴拿》时感觉到的。《黑暗幻想》中我导了5集,风格都很不一样,这个经验让我在创作时不单是“看见了”,而且更有一种“明白了”的感觉。后来《奈克瑟斯奥特曼》我也导了4集,包括沟吕木篇和千树怜篇。实际上,奈克瑟斯的剧情结构还是挺符合我的感觉,主题也不错,拍摄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是很快乐的。本来沟吕木篇我应该负责完结的,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做到,千树怜篇也没按照本来的设想完结,算是一个遗憾。一开始说是要缩短奈克瑟斯的篇幅,后来我在拍第30、31集特摄部分的时候,也就是12月中旬,才接到上面通知,说要考虑下一部作品的企划了。当时我确实吃了一惊。
《麦克斯奥特曼》诞生于是很快就开始了下一部的企划,但是最先考虑的方向是,这部作品的效果要像“给客人实在的观看体验“那样。也就是说,要让一些过去的人气怪兽登场,这些怪兽得是一般父母辈的观众也知道的,这样就能让父母和孩子在看的同时有共同语言来聊。还有就是,这部剧的风格要建立在《奥特Q》的基础之上。换言之,奥特曼出场之前的要素也很重要,比方说有意思的怪兽和宇宙人,还有吸引人的事件。虽说有“回归原点”这个理念,但我们的方法论并不是要完全回到原来的样子,而是要用原点的概念助力新事物的诞生,要在2005年探索出全新的魅力。《奥特曼》企划的重要转折点是很明显的。20世纪60年代,第一部奥特曼作品就把时间设定在近未来,所以人们一直能从奥特曼作品感到希望,感到快乐的氛围。2005年相比上世纪60年代,差异非常大,首先就要考虑如何再现当年圆谷的那种氛围。为此,创作自由是必须保证的。那个时候,圆谷一、金城哲夫都在,还有饭岛敏宏的“王道式“创作方法、实相寺昭雄的前卫风格,这样的氛围实在重要。所以,该做到位的地方就得做到位,尽可能赋予更多张力。此外,不能胡乱选一堆人,要选些真正能做出好作品的导演来。只有这样才能让新作品各个部分都好,进而整体观感也很好。虽然到此为止,《麦克斯奥特曼》就基本打下底子了,但是第1、2集还是很重要,所以金子修介导演来导,我是很开心的。特别是第1集,没分前后篇,浓缩成了1集。另外,我们也不想每一集结束就好像完结了,而应该是每集都能开辟新的故事线。《麦克斯》里,相比人的活动,怪兽的出现的模式也令人印象深刻,像经常出现的哥斯拉型的怪兽(笑),就属于正统怪兽。这些剧集的结构都是我负责编排的。当时的新闻稿里面说我是总编剧,但是感觉我的名字出现得过于频繁了,其实后面很多时候也不是我在搞编剧。我们编写《麦克斯》剧情时,其实并未拘泥于设定,而是寻找办法来表现导演和编剧的个性。先把大致框架说明,然后鼓励大家在电视节目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把剧情编得有趣一点(笑)。随后就让大家放手去干,在允许的范围内保护导演和剧作家免受外部杂七杂八的干扰。或许我们当时是想延续圆谷一导演和金城哲夫先生那样的路线,大家都自由地创作,然后必要的地方就自己来导演。这样办的话,即使剧集这里那里会有各异的特点,但是仍可以凑成一个整体。因为企划时间较短,剧本也是各种剧情拼凑而成,所以最初的第一部分是几乎同时进展的。故事没有办法纵向地一个个来编,但还是得开始拍。不过,快斗和瑞希的关系发展是一个例外。我们描写了快斗瑞希关系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,在第27集《被夺走的麦克斯火花》里面,就融入了《ZAX奥特曼》提案中的元素和风格。因为有面向大人的一面,所以我们有意在这些细节处做了细致的描绘。二人的关系向最终的结果发展,就是从这一集的冲突开始的。请中小千昭先生写最后一集剧本的理由是,为了完结第27集中描绘的2人的关系,我是希望经验丰富的编剧来写,而且他还要非常了解科幻小说。我觉得小中比较值得信赖,也比较好说话。我们在考虑最后一幕的时候,俩人在咖啡店苦思冥想了6个小时左右。就像企划书上说的那样,要让孩子们看到有希望的未来,该怎么做才好呢。如果能看到未来的场景就好了,但是在咖啡店很难做到吧(笑)。最后小中决定写一个人工呼吸的场景。我们要通过这种描写来告诉孩子们,奥特曼虽然很厉害,但是始终都还是一个旁观者,人类应该以自己的力量获得未来。
(完)
关键词:
资讯
品牌